2023年语文教学职业教育工作计划精选6篇
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让语文教学为中职学生提供真正的服务,我们这项工作中应该怎么写好对应工作计划呢?不妨参考一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3年语文教学职业教育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2023年语文教学职业教育工作计划篇1
根据__市职业教育教研工作计划,市教科院职教室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人为本”,坚持落实常规教研工作,努力服务行政管理,大力推动基础教育教研,在各县市区教研室和学校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做好教研常规工作
1、教学视导
今年9月-11月职教室组织了全市中职学校常规教学视导,视导中职学校9所,听课84节,听课课程涵盖公共基础、专业理论、技能训练共20门,抽查教师教案103本,抽查学生作业、实训报告906本(份),召开座谈会9个。视导结束后,职教室以《通报》的形式反馈视导情况,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案例,为学校优化管理提供建议,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参考。
2、教学研究
为做好中职学校专业评估工作,职教室依据科学性、发展性、操作性要求,研究评估的原则、方案,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试评反复修订,制定了《评估标准》、《评估细则》。《标准》与《细则》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保证了评估工作的科学、客观。为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今年职教室共参与13个省、市级职教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评审。
3、联组活动
今年,12个专业(学科)教研联组围绕“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开展教研活动,有教师课堂教学比武、说课比赛、操作比赛,有教师的专项培训,还有教师们QQ群的交流。由于职教室的督促、指导,各联组活动进一步规范,教研的氛围更加浓厚,教研促进教学的作用显著提高。
二、协助做好专项工作
1、学生技能竞赛
全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共有25所学校、388名选手参加,竞赛涵盖8个专业大类共22个项目。竞赛组织严谨,过程公正、公平、公开。通过选拔与集训,共选派72名选手参加全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28个项目的竞赛。
2、教师市级培训
全市共有15所学校25名语文教师参加暑期培训,职教室认真制定培训方案、规范培训管理、聘请授课教师。培训效果情况调研反馈,市级培训针对教师实践需求,选择恰当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显著,受到教师和学校的好评。
3、学生专业技能抽查
为做好今年省、市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工作,职教室认真制定市抽查方案、抽查标准与命题,合理布点,选聘抽查专家,精心组织实施。配合省抽查领导、专家做好考点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了全市3个专业466名学生专业技能抽考顺利进行。
20职教室还参与了职成科组织的中职学校专业核查、开学工作检查及社管办组织的市直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等工作。
三、取得较好成绩
1、学生竞赛
今年__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代表队参加省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获单项9个一等奖,22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5个项目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获3个三等奖。津市职业中专学生戴君臣参加全国中学生信息技术奥赛获二等奖。
2、教师比赛
湘北职业中专旅游专业教师参加全省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获得第一名,并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设计大赛,虽然因课件制作只获得二等奖(全省的最好成绩),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素质与一等奖选手相比并不落后。
3、论文与项目评选
经初评,今年共向省推荐参评论文35篇,获奖 29篇。争取3个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
2023年语文教学职业教育工作计划篇2
根据年初教研工作计划,市教科院职教室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提高质量核心”展开工作,坚持抓好常规教研工作,努力服务行政管理,在各县市区教研室和学校支持下,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抓常规教研工作
1、教学视导
视导中职学校6所,听课68节,课程涵盖公共基础、专业理论、技能训练共16门,抽查教师教案75本,抽查学生作业、实训报告706本(份)。视导期间,各县市区教研室或职成股相关人员参与了本区域中职学校视导。视导工作通过听、查、研,了解全市中职学校教学常规现状,以《通报》形式反馈视导情况,教学视导达到了指导、交流、促进的目的。
2、教研指导
组织全市中职语、数、英教师参加全市公共基础课说课选拔赛,我市3名教师取得全省中职教师说课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参加全国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说课比赛获得2个二等奖。参与8个省、市职教科研课题的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评审。完成了13个20__年立项的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
3、论文评选
组织全市中职教师教研教改论文评选,共评选出优秀论文87篇,选送9篇论文参与省职业院校教师教研教改论文评选,6篇分获省一、二、三等奖。
4、进修
邀请部分中职学校分管业务负责人,参加了全国职业教育学会组织的“微课”、“慕课”项目培训,参与全市教研系统在华中师大的系统教育理论培训。
二、做好专项工作
1、学生技能竞赛
组织全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 25所学校、303名选手参加涵盖6个专业大类共17个项目的竞赛。竞赛组织严谨,过程公正、公平。选派、集训54名选手参加全省职业院校学生22个项目技能大赛,获省竞赛团体二等奖(全省第三名)、组织奖,获单项9个一等奖、16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
2、教师培训
暑期,依托服装专业教研联组主持和副主持学校,在__汽车机电学校举行了全市服装专业教师培训,参加培训教师25名,培训11天。
3、学生专业技能抽查
组织全市中职学校专业技能抽查工作, 15所学校453名学生参加6个专业技能抽考。
三、联组活动
今年全市职教共有11个专业(学科)教研联组举行了切实有效地教研活动,电子、机加工等专业教研联组组织教师的专业培训,体育学科教研联组组织教师的篮球友谊赛,其他专业则组织教师专业操作和说课比赛。
2023年语文教学职业教育工作计划篇3
新时代下,中国的教育事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强调素质教育,改变原先传统单一的应试教育,强调学生们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们真正成为课堂上面的主人,同时也不断的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不断地完善教学目标与规划,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们独立自学的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是十分的重要的。
一、个性语文教学的意义
1.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在中等职业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在个性化语文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工作者们采取多种教育手段与教育方法,改变原有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成为课堂上面的主人,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减少学生们的厌烦心理,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语文知识,老师们通过各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们创设出发展自我与展示自我的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教学实行个性化语文教学,明确了教育工作者们的教学方向,并且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中,做到因材施教,引导每位学生个性发展,例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的发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学生们的内在潜能,为学生们打造一个良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们在小组学习谈论的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独到的见解勇敢地表达出来,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教育工作者们通过学生们的表达,因材施教,将每位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情况都能有所了解,将学生们的在小组学习谈论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统一在课堂上面进行讲解,加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3.塑造健全人性,促进学生成长
尊重学生们的个性,让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是新时代下新课标对学生们的要求,中国的教学不再过分重视应试教育,而是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改变原有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在培养专业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们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个人全方面多层次的发展,成为实用性创新人才,同时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4.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进程
教育工作者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的调动学生们的能动性,扩展思维,将课本与实际相结合,学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帮助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将课堂所学运用其中,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采用创新性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发展,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学生们对课堂上面的所学能够更加深入的掌握,促进教学进程,达到想到实现的教学效果,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目标。
二、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的方法
1.尊重学生个性,做到个性发展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们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因材施教,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情况,针对学生们的个人情况进行教育与引导,可以通过小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自由的谈论与分析问题,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的掌握,最后将学生们在谈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与总结,将重点与难点进行规划,在课堂的语文教学中进行统一的讲解,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效率,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完成。
2.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个性化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们来说,减少了对难点知识的厌烦心理,更加专注的进行听讲,掌握课本知识也会更加的牢固,其次,对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平等师生关系,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学习,老师在学生们的心里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一个可以谈论知识的朋友,这就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们探索问题的欲望,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展示出来,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改正,同时,对于学生们的回答,教育工作者们的切不可打压嘲笑,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评价,老师们都应该鼓励学生们勇敢的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在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讲解,这对于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与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对于学生们的学习与成长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针
中等职业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社会的有用之才,投入到社会的实践工作中时,可以得心应手,不会出现理论与现实的冲突,学生们不会出现不良情绪,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教学方针策略,提高自身教学质量,通过参加一些教学研究等活动,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将课堂上需要讲解的教材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尤其是在难点与重点知识的讲解上,应该着重的进行规划,减少学生们的厌烦心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去,迎难而上,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不是遇到难点就选择放弃与退却。同时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们需要不断地吸收好的创新性的教学形式,为学生们营造更加适宜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发展。
4.改进评价方式,设立奖励机制
改进评价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并且设立奖励机制,对学习认真的同学进行奖励,激励学生们不断的提高自己,勇敢的在课堂上展示自我,勇敢地在小组学习的谈论中,畅所欲言,找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之处。锻炼自身能力,让学生们知道,自己的重要性与独特性,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是大量的初、中级人才,毕业后就可以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要知道,语文是一门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需要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所以在中国的教育改革中,更加应该改革中等职业语文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们的个性发展,针对学生们以后的就业岗位进行相关的教学,提高学生们对于语文的重视程度,并且在个性化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应用的能力,在各方面着手,锻炼自身实力,走入社会后,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杨良典.也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J].职教论坛.15期
[2]张焕治.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走出困境的思考[J].职教论坛.期
[3]王红.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年08期
[4]马北海.新闻出版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之我见[J].图书情报知识.2023年01期
[5]任寒生.探索新途径开辟中等职业教育的新格局[J].兵团党校学报.2023年04期
2023年语文教学职业教育工作计划篇4
县职业教育工作总结
县职业教育工作总结 围绕经济建设需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我县作为著名的将军县、库区县、贫困县。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科教兴县和优先发展教育战略推动下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是近几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财政收入1.1395亿元,增长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5亿元,增长21.6%,农民人均纯收入1920元,增长16.2%。我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对中初级职业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的需求日益旺盛。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出台,特别是我省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职业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面临这样的大好形势,我县抢抓机遇,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统筹力度和职业学校的硬件建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形成了全县上下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具有____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办学20多年来,我们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培养造就出大批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共为社会输送了1余名毕业生,培养培训农民工3万余人,为____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改革开放20多年来,县委、政府和县教育主管部门紧紧围绕振兴____经济,面向“三农”,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早在八十年代初,在六安地区率先推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改革,在县内建起了第一所职业中学,在全省开办了第一个与高校联合的农业大专班,在全地区成立了第一家职业学校牵头的农民技术协会,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全省农科教统筹示范县”。
,全省职教工作会议后,我们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大职教创新力度,面向“三农”,面向市场,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教育方式,实现了“五个一”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一是确定了一条符合县情的职教发展路子,即解放思想,面向市场,着眼素质,学用结合,调整结构,配套发展。二是形成了一条条快结合的职教网络,全县初步建立起以在校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初中、职业高中、职业大专班为载体,初、中、高一条龙的职业学校体系。
面向青壮年劳务输出,建立起以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基层党校、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为阵地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联合、一校多制的职业教育新格局。三是造成了一支忠诚于职教事业的职教队伍,全县有职教专业教师185名,兼职教师300余人,他们爱岗敬业,在职教战线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人师表。四是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职业学校,全县有省级重点职业高中2所,职业初中21所,专业涉及到农、工、商、贸、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近20个。五是培养了一批学得好、输得出、留得住、用得上的面向劳务大市场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技能型人才和乡土人才,办学20多年来,我县共向社会培养输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2000余人,其中有1667人升入高校深造,7000多人被推荐到大、中城市对口就业、创业,258人担任乡(镇)村干部,1098
人成为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骨干力量,380人成为农、林、蚕的中、高级技术员,450人成为当地科技示范户。20,我县共招新生2523人,同比净增279人,增长12.4%;在校生4496人,占整个高中阶段39.3%,每万人口中有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68人。上述数字表明,我县职教发展成为科技增长最佳结合点,经济发展的最强拉动点,富裕群众的最大希望点。在面向经济建设培养人才上,我们的做法是:.
一、紧扣县情办职教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发展压力大;山区农业大县,资源优势强,开发潜力大,但人口素质低,致富缺技术,发展中的人口增长与开发效益差、发展生产力与人口素质低、产业结构单一与大量劳动力剩余的矛盾突出,造成大量的劳动力依附在第一产业,制约了二、三产业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必须在培育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加快二、三产业步伐。而二、三产业的发展又迫切需要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优先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我们在强化“两基”的同时,把职业教育作为富民强县的大战略,矢志不喻,坚定不移,历届县委、县政府换人不改职教路,职教工作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大,倾斜度一年比一年提高。
一是政策倾斜。90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连续出台了6个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明确规定到20世纪末,培养各类初级技术人员2万名,初级管理人才2000名,每个乡镇有100名职业高中或职业中专毕业生,每个行政村有一名农专班毕业的技术员,每个村民组有一名职业初中毕业的科技示范户,百人以上的企业至少有一名助理工程师职称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县委、县政府重视使用历届优秀职校毕业生,在选聘制的乡镇干部中,有90%经受过职业教育培训。在第四届、第五届村委会选举中,有600余名职校毕业生被群众选进村委会班子。二是经费投入倾斜。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对职教的投入力求投资主体多元化、发挥政府、社会、学校三个方面办职教的积极性。几年来,从以工代赈资金中切出65万元扶持职教基地建设。全县职业初中引进资金600多万元,职业高中投入700多万元用于硬件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三是领导力量倾斜。县里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为主任的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会每年都要专题研究职业教育工作。每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到2所职业高中进行现场办公,帮助学校谋发展、办实事。
二、面向市场活职教
计划经济时期,____的职业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____的扶贫开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市场经济不断发育、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新形势下,必须调整职教发展思路。在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调整方面,要求职业学校改变过去单纯、内向功能弱化的倾向,实行对内对外全方位办学,不断拓宽办学渠道,主动与用人单位挂钩,加强与经济发达、沿海地区、大中型企业、实体单位的联系,增加实用性教学内容,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一方面,对内紧紧围绕山区经济开发和脱贫致富的需要,开设面向“三农”的实用技术课,设置蚕桑、烟草、林果、畜牧、兽医、食用菌等相关专业23个,自编乡土教材20余种,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培养一大批实用人才。另一方面,对外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要,活化思路,适时调整专业结构,采取以长为主、易长则长、易短则短、长短结合的联合办学形式,实行定单培养外向型人才。近年来,职业学校分别与上海江南造船厂船舶装配有限公司、台湾洋方企业有限公司、南京苏宁空调有限公司、东莞电子厂、上海皇城根餐饮有限公司、上海大明机械厂、宁波国家石油储备有限公司、安徽省汽车运输技工学校、合肥市盛臣集团、蚌埠铁路分局、中国石油无锡锡山分公司、深圳西部港口保安公司、东莞东马电子公司等单位联合办学,并签订了定向长期培养合同。
在专业设置调整方面,由过去的传统专业向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转变。近三年,有4000多名毕业生分别被学校推荐到沿海及大、中城市就业、创业。如双河职高毕业生洪
敬勇、余维堂、唐志安、冯莲现在北京丰台区创办电脑培训学校,年收入在100万元左右;毕业生项家胜在合肥市经营蓝豹木地板,目前已有上100万元资产,年上缴国家利税20多万元。江店职高有1800多名毕业生在深圳、广东、温州、合肥等大中城市从事保安、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等工作,有的已成为私营企业老板。学校面向市场专业,基本做到了学生招得进、学得活、用得上、输得出。在教育结构调整方面。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比重和规模,98年开始在全县5所普通高中增设职业高中班,9所中等学校中有7所承担了职业教育任务。在教学内容调整方面。
坚持学校教育中知识传授与服务当地经济功能并举,在农村初中积极推广“全员、全程、定向”的职教渗透模式,对所有初中在校生,从初一到初三,根据学生家庭在当地农户产业结构中所从事的生产项目,定向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全县所有普通初中对毕业生都进行了离校前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
三、农科教结合兴职教
实施农科教结合工程,是推进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好形式。我们将农科教结合视为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山区经济开发工程的基础,建立了“一轴三线”的领导体制。“一轴”即是农科教统筹协调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副组长,12个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统一决策、统一指挥。“三线”是:科技领导一条线,从县到村,配备了科技副县长、副乡长、村委副主任,专门负责乡镇村农科教结合和科技开发;农业部门一条线,县设农科教办公室,乡镇建立农技综合服务站,村建立农经服务站;教育一条线,由专科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和为劳动力输出短期培训组成的智力开发网络,普、职、成三教并举。农科教统筹结合,架起了教育与经济结合的桥梁,成为群众学技能、长见识、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智力扶贫,增加贫困户自我原始积累。____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工作一直作为全县的中心工作来抓,并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扶贫办法,无论是“119”科技扶贫,干部驻村扶贫,还是实施万名干部扶贫工程,县委、县政府都始终把智力扶贫、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放在首位,宣传以教治愚、以科治愚的典型,改变群众重普教、轻职教的传统观念,用群众身边的事实说明“要想富,学技术,要脱贫,育能人”的重要性。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长短结合抓培训。近两年相继开展了对贫困村干部和贫困村子女的培训工作,在江店职高和县委党校举办了三期贫困村干部培训班,对100个重点贫困村的干部进行一次轮训,培养脱贫致富的领头人;在重点贫困乡镇选择1000名贫困户的子女到县职业学校进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在开展的10万人科技培训活动中,有近万人次的贫困户子女受益。其次,到村入户送科技,县乡两级农业科技人员和职业中学的专业课教师每年都定期不定期地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技术,职教的'老师还利用节假日,到学生家中现场试验示范。仙花职业实验学校毕业生沈万然,过去是个典型的贫困户,全家三口人住在破旧的茅房。近两年,他在县畜牧水产局技术人员和仙花职业实验学校老师的授技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养殖业,年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状元,他在顾梅公路边建起了新房,办起了养殖场。二是开展技术承包,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近年来,我县农科教统筹围绕着桑、栗、茶、药、菜等特色产业全面开展工作,以示范带动为目的,在全县先后建成了江店司楼、天堂寨旋网寺、青山茅坪、县园艺场等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园都由农业科技人员牵头承包,职业学校将其作为校外实验基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全县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板栗、茶叶、蚕桑、菌药、高山蔬菜、银杏和网箱养鱼六大经济区。近年我们还组织了100名职高毕业生下乡承包开发农业产业,以此带动“四荒”开发,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各职业学校因地制宜,挂村联户,开展技术承包,双河职高成立“农技咨询小组”,配合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在鹤塘村常年开展义务咨询活动,他们成立的生姜病虫研究组,定期到周围农户指导生产,使该村的生姜
生产连年获得丰收,所在地双河镇也成为县内外知名的生姜主产区。据调查,当地农民仅生姜一项人均收入800元以上。三是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素质。职业教育要大发展,就必须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就业适应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我们针对新形势下劳动输出的发展和需要,积极发挥职教优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动做好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培训。
一是能注重职业技术培训。根据劳务市场要求,适时开展机械制造业,车工、钳工、电焊工、电工、电子电器、餐饮服务、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了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增加了劳动力外出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档次。二是与人才市场对接,为职高毕业生就业找出路。我县职业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把职校毕业生找好出路当作“生命工程”来抓,让学生“就业有路、升学有望”。做到了主动“促销”,不等、不靠、不要,安置好学生就业。三是搞好专业设置,解决“产销对路”的问题。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开设什么专业,有条件要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同时,在按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培育人才时,我们既立足本县“小市场”的需要,也着眼于外省、外市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市场”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走出去,把农民培养成工人,培养成商人,培养成老板。目前,我县劳务输出人数已达11.5万人左右,他们不仅为国家、为输出地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且每年还带回4至5个亿人民币的收入,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方面职业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23年语文教学职业教育工作计划篇5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
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通过《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研究可以发现,教育信息化可以弥补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缺陷,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职业人才的目的,并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教学;网络化;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教育的发展一样离不开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就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信息化对于改革与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教育信息化指引下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1、教学目标错位。现行的高职《经济法》教育理念对高职《经济法》课程缺乏准确的定位,从而导致教学目标错位。有些高职院校尤其是财经类院校认为开设《经济法》课程就是为学生考证服务,因此倾向于直接使用各类考证的《经济法》考试科目辅导教材,纯粹以应试为目的教学,成了考证辅导班;有些高职院校尤其是法律类或综合类院校则认为,开设《经济法》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继续深造的需要,因此容易照搬法学本科的《经济法》理论知识的教材进行讲授,过于理论化。可见,对于高职《经济法》教学,目前高职院校尚缺乏准确地定位,以至于对《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存在分歧,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经济法》教学理念的陈旧。具体表现在目前的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要么以满足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的轰炸,确保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目标;要么以满足对学生进行纯粹理论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在未来通过自学考试或本科课程考试为目标。无论哪一种教育理念,都忽视了职业教育教学的初衷以及学生本身的学习意愿,完全是以应试为目的,未免背本趋末。
2、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教学目标的错位就必然会导致教学方法的简单化甚至教学模式的填鸭化。无论是考证辅导班式的教学还是《经济法》纯理论教学,都停滞在讲授理论和加强课堂与课后练习的传统教育阶段。笔者在中国知网、万方等学术期刊网上就这一主题专门进行了搜索,搜索结果显示,虽然有个别教师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职《经济法》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但结果无外乎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图表法、案例教学法或双向提问式教学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有些学校倒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作了一定的反思,引入了网络手段,可是却陷入了认识上的误区,就是只把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浏览学习、下载资料。在这些网络教学中,网络的教学特征,教学功能,教学互动等优势都没有完全体现发挥出来。因此,都没有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效果一般。教学理念的陈旧导致教学方法的单一,进而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笔者关于这一问题曾经在学生中做过调研,学生们普遍表示,《经济法》课程给他们的印象就是上课学习、下课背书、考前做题,非常地传统,也非常地无趣。传统的填鸭式与题海式的传授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获得的《经济法》知识难以巩固,教学中的前学后忘成为普遍现象,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本就一般的情况下,这种后果更加明显。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非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如果纯粹为了考试而教学,是不可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我们应该去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1、理论依据构建。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指引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最终形式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这么认为的依据是著名的“情境认知理论”。《经济法》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法》教学的要求契合情境认知理论的特征。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与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和科研活动的情境相吻合。这样,使学生有可能在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概念工具的应用以及问题解决,形成科学家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共同体的文化。而要在课堂上去模拟与《经济法》相关的、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唯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来实现。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应该实现以下几方面创新:
(1)教学目标上,应该以实现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为目标,立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而非提升考试通过率。
(2)教学内容上,应该建立在教材基础上,能够为网络所共享的教学课件、多媒体信息资源以及试题库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脱离教材。
(3)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在注意情境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网络教学策略设计的同时,还要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具体的知识点要尽量采用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
(4)在考试设计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实施考试,实现随机题库制与无纸化考试相结合,减轻教师阅卷负担,减少阅卷出错率,同时节约学校的经费资源。
2、教学目标设计。传统的《经济法》课堂教学仅仅以顺利完成期末考试或提升考证通过率为目标,完全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信息化建设正好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创新,真正实现素质与技能教育。笔者以为,高职《经济法》教育应根据高职人才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避免理论与实践分离、知识和能力分离、教学和考证分离,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一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网络化教学则可以完成这一任务。笔者认为,《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意味着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理论知识进行情景模拟预设,然后通过网络手段实现机DD机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设的模拟情景去学习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对情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3、课堂教学创新。《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关键在于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这一举措必须要在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心理与认知特点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之契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也符合学生考证与就业的需要,从而摸索出一套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经济法》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教学内容创新。可以考虑在保证《经济法》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使用教学案例,只不过教学案例要与情景模拟法相结合,在案例设计时要注意增加学生的代入感,在合适的案例中可以考虑由学生来扮演案例的主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同身受,提升教学效果。第二,教学方法创新。主要是要大量地使用案例分析法与情景模拟法,《经济法》教学过程非常适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而这也正是引入网络化教学的根本原因,因为唯有计算机信息技术方可实现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电子元素将教学案例形象的在计算机上表现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深刻地理解知识适用的条件,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学手段创新。网络化教学离不开电子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共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好《经济法》课程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教学课件、动画软件等电子教学资源,将其上传到机房或校园网络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4、考试制度改革。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但能够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实现作业与考试制度的创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布置和批改任务。在考试前,教师要首先出试卷、印试卷、装订试卷、分装试卷,考完试以后还要辛苦地阅卷、核分、填写成绩单,可谓事倍而功半。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下,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实现无纸化的作业与考试,节约教学资源。第一,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进行作业布置,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当场完成,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辅导和答疑,学生完成作业后通过计算机可以完成自动批改,结果会传到教师计算机上,由教师根据结果再进行重点讲解。第二,教师在考试前只编写并在网络上按照规定格式上传试卷即可,题量、分值与考试时间都可以事先在计算机上设定好。学生考试在机房进行,直接进行上机考试,在试题库中随机抽题,不仅杜绝了学生相互作弊的可能性,还可以在考试完毕后由计算机立即统计出学生的考试成绩,并通过网络上传到教务系统,无须教师再辛苦地阅卷,更不会出现核分和登陆成绩时不小心出错的情况。这样,在网络条件下,最终可以实现作业与考试的无纸化,节约了学校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实现了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反思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教育信息化建设。
通过对《经济法》课程实施网络化教学改革,可以发现教育信息化建设满足了情境认知理论对教育的要求,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职业人才的目的,并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进路。
参考文献:
[1]罗忠.《经济法》基础教学中教学手段与方法应用的探讨[J].价值工程,,(29):171.
[2]王宝娜.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07):134.
[3]黄盼,何仁生.网络环境下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09):91.
[4]杨晓燕,曾霞霞,陈辉.课程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01):207.
[5]巩子坤,李森.论情境认知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情境[J].课程99教材99教法,,(08):27.
[6]张九洲.论高校网络化教学[J].科教文汇,2023,(02):25.
2023年语文教学职业教育工作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
抓课改,促创新;抓管理,促质量;抓常规,促规范;抓创建,促提高。
二、工作目标
1、完成校实施性教学计划,保证质量,学生及家长满意率达90%以上;
2、建成1—2个职业技能加工中心、1个技能鉴定站;
3、建成1个省级示范专业;
4、实施校课程改革,在骨干专业实施项目教学法,启动德育课程、文化课、专业课的课程改革;
5、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检查和教学业务培训;
6、加强对专业部的教学工作的督查和考核,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不发生重大教学事故;
2023年语文教学职业教育工作计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