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范文5篇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范文一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唐诗的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而这其中,唐诗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广。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易如雷贯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史料解读。

  2.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并结合教材,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其中代表:越窑、邢窑、唐三彩。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乌廷玉《隋唐史话》

  2.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

  (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3.读图并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答案提示: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4.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

  (2)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

  答案提示:(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2)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目标导学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答案提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目标导学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画像。

  2.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案提示:(1)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2)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3)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3.史料解读。

  材料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

  材料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学生分组朗诵材料中的诗句并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1)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2)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3)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5.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基本概况简表。

  艺术家 代表作 作品特点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柳公权 《金刚经碑》 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了解了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学习了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尤其是与吐蕃的关系,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还了解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朝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提问、回答过程中,适时、合理引导。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范文二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课程标准5-1:选择衣食住行等的事例,了解到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课程标准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课程标准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二)教材分析

  唐朝前期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的努力,出现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这正是课程标准4-2里提出的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本课主要展现的是唐朝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政治开明,文化发达,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流频繁的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以及一个泱泱大国开放的大家风范。唐朝于公元618年建立,907年结束。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本课时一方面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多姿的社会生活,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唐朝繁荣的印象。而这正是课程标准5-1里提到的选择衣食住行等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另一方面又蕴涵着出现盛世景象原因的分析。唐朝前期经济的繁荣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唐朝跻身当时世界级的经济大国。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尤其是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新发明曲辕犁和筒车,与课程标准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关系十分密切。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唐朝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更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值得后人引以自豪。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交流频繁,使唐朝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中西交融。这正是课程标准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所要求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唐朝经济的繁荣既是唐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直接结果,也与唐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有关。

  (三)学生分析

  (1)通过前面帝国新政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唐朝唐太宗贞观之治,以及唐朝国家政治体制和科举制的一些情况。有部分同学观看过《贞观长歌》等影视作品。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作为现在的初中学生,身居城市之中,对农业情况了解得较少,要想理解当时农具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以致使社会经济出现繁荣局面,比较困难。

  (3)学生不喜欢死气沉沉、干巴巴的历史课,他们最想把历史学活,能学以致用,能亲身体会和参与,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欢乐的历史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简要叙述唐朝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

  (2)学生通过对曲辕犁和筒车的学习,能理解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道理。

  (3)在了解盛唐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交流、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表现的前提下,学生能够各举出具体的一到两个例子。

  2.能力、方法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为什么说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你认为出现盛唐气象的原因有哪些?”等问题,初步学会运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分析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从中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造: 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达;长安商业的繁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采。

  教学难点:分析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六)教学方式

  以本课教学方法以创设情境法和任务驱动法为主,启发法和讨论法为辅。使学生在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思考、讨论问题,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七)教学用具

  曲辕犁的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布置学生查找资源。了解曲辕犁的构造;收集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多姿的社会生活的图片。探究:为什么在唐玄宗时期会出现唐朝会出现盛世景象?探究方向:农业生产情况,手工业状况,商业繁荣状况。

  (二)新课导入部分

  通过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的学习和理解导入本课。诗中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不正是唐朝盛世的一个缩影吗?设问:杜甫此诗中所描写的是历史上哪个时期情况?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由诗中所描写的内容,请你推断当时社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诗中描写的是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开元盛世不仅是唐朝的鼎盛时期,还是中国古代社会鼎盛的时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盛唐气象》。

  设计意图:通过杜甫的诗中所描写的繁荣景象现象让学生了解到历史上唐玄宗创造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全盛时代──开元盛世。

  (三)师生互动部分

  1.唐朝出现盛世气象的原因

  (1)通过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导入新课后,老师出示三幅图片,他们分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继续设问:当时是哪个皇帝在位?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唐朝进入盛世景象? 是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吗?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唐玄宗所处“开元盛世”时代的知识掌握。而对唐朝进入盛世景象原因的探究,则需要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唐太宗所作所为,还要学习本课所涉及武则天“贞观遗风” 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对“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到“开元盛世”这样一个递进发展有了初步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决非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与他前几任的统治者的奠定的良好基础有关。

  (2)探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设问:除了唐太宗、武则天的积累,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开元盛世的出现还与当时的政局稳定、唐玄宗任用贤人和励精图治等分不开。

  设问:出现《忆昔》诗中所描写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景象出现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唐朝国势强盛,百姓富庶,粮食产量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密不可分。从而引出两个新出现的农具。

  2.唐朝出现盛世气象的原因

  (1)曲辕犁与筒车

  设问:筒车是干什么用的?它有什么好处?

  老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曲辕犁实物,让学生回忆以前的农业生产工具,说说曲辕犁功用。老师一旁释疑。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粗略讲解筒车的功用,着重讲解曲辕犁。通过实物认识曲辕犁并了解它的构造和用途。和过去耕地所用的犁的对比,感受曲辕犁的优点:犁架小、便于回转,操作灵活性,既便于深耕,节省畜力。先进的生产的工具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一:时空连线 梦回唐朝

  现在北环卫视《盛唐气象》专题报道组特派四组记者为大家就盛唐时期的农业做现场报道

  ● 画面一:采访正在河边灌溉农田的农民

  ● 画面二:采访当地主管仓库的官员

  ● 画面三:采访正在农田犁地的农民

  ● 画面四:采访当地主管户籍的官员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这个环节所模拟的情景让学生回到唐朝,在刚才老师对唐朝开元盛世的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四个画面中的某一个来反映盛世情景。学生在这个环节的活动中都围绕一个中心---盛世来设计,从而牢牢把握了盛世的四个方面的表现。

  活动二:小组探究

  “唐人斯科特”

  请阅读学习P94~P95的相关内容后,合理设想斯科特到达唐朝后在衣、食、住、行方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展示照片──这学期学校新来的外籍教师斯科特,利用他特殊的身份来设计活动,创设情景。

  创设情境:高薪急聘!!!

  北环卫视《盛唐气象》专题报道组唐朝都城长安城里外国人很多,报道组与他们沟通很不方便,急需翻译一名,薪金100000新唐币!你们觉得谁最适应?老师觉得这一个人比较适合。出示斯科特的照片。

  1.“斯科特的变化”请同学们设想斯科特到达唐朝后衣、食、住、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圣诞节你最想要的礼物。

  快到年底了,斯科特要回到学校主持圣诞party。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请你写一件最想让他从唐朝带给自己的圣诞礼物,并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用时比较长(从阅读相关课文材料、思考礼物、书写纸条、老师读幸运学生纸条等大概所需10到15分钟)规模大、参与学生人数多的活动,既可以使学生怀着兴趣,带着任务去有目的的、主动的阅读课文中描写唐朝盛世期间手工业、丝织品、瓷器、商业的繁荣这些内容,又避免了老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的听这种乏味场面。活动首先从学生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外籍教师斯科特先生入手,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视觉上一下就引起学生们的注意。第一个情境的设计斯科物来到唐朝开元年间,他会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发生变化:可能吃胡饼、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第二个情境的设计回老家将准备带些什么礼物,正好可以把书上的唐代的丝织品、唐三彩、珠宝等考虑进去。这两个情境的设计很好地把书上的唐代的社会生活这个内容运用起来,把唐代的手工业特色反映出来,这些内容更好地说明了唐代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3.唐朝的衰落

  设计问题:安史之乱的时间:唐玄宗统治后期

  叛乱将领:安禄山 史思明

  影响: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由老师从本节课所学大唐帝国的鼎盛,过渡到安史之乱唐朝开始由盛转衰,此部分,老师略讲。

  4.你还有哪些疑惑?

  老师接受现场学生的提问,出现个别解答不了的问题,可放到课后师生共同探究。

  设计意图:老师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对可能暴露出来的认识误区和存在问题,可以及时给予弥补和更正。

  (四)课堂总结部分

  一根主线:唐朝的繁荣 原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

  政局稳定、任用贤人、励精图治

  表现:农业(粮食产量增加、生产工具的改进)

  手工业(丝织品、瓷器)

  商业的繁荣(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社会生活(中西交融、胡汉交融)

  安史之乱:时间:

  叛乱将领:

  影响: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巩固所学。

  附:板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范文三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唐诗的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而这其中,唐诗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广。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易如雷贯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史料解读。

  2.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并结合教材,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其中代表:越窑、邢窑、唐三彩。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乌廷玉《隋唐史话》

  2.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

  (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3.读图并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答案提示: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4.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

  (2)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

  答案提示:(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2)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目标导学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答案提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目标导学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画像。

  2.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案提示:(1)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2)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3)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3.史料解读。

  材料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

  材料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学生分组朗诵材料中的诗句并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1)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2)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3)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5.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基本概况简表。

  艺术家

  代表作

  作品特点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柳公权

  《金刚经碑》

  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了解了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学习了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尤其是与吐蕃的关系,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还了解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朝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提问、回答过程中,适时、合理引导。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范文四

  一、学习目标:

  1.概括唐朝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和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3.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含义。

  4.掌握唐朝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了解唐朝的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画家及其代表作。

  二、重点:

  盛世经济的繁荣;唐朝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三、难点:

  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盛唐气象》,引入课题。学生看视频,初步感知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3.学习第一部分:经济的繁荣

  (1)学习农业的发展。让学生根据课本说出农业发展的表现

  (2)重点让学生了解盛唐时期的新式农具:曲辕犁和筒车。播放视频观看。

  学生看视频,了解新式农具的特点。直观,容易记忆

  (3)材料研读: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想一想,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

  学生探讨后回答问题

  (4)学习手工业的发展。说出手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5)展示丝织业的图片并讲解。并进行材料研读,回答问题

  (6)展示陶瓷器的图片并讲解。重点介绍唐三彩:唐三彩的制作是在白底的陶胎上,刷上一层无色釉,再用黄、绿、青三色加以装饰,烧成色彩鲜艳的三彩陶器。其造型美观大方,是艺术的珍品。

  (7)学习商业的发展,重点介绍大都市长安。根据课本介绍说说长安城的布局?

  4.学习第二部分:民族交往与交融

  (1)介绍唐与突厥的关系:

  (2)介绍吐蕃的统一。

  (3)说出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亲?唐太宗如何对待松赞干布的求亲?出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画像。

  (4)播放视频《文成公主入藏》。

  (5)根据视频回答:文成公主入藏,给吐蕃带去了什么?唐蕃和亲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6)阅读相关史实: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7)研读材料回答问题:

  (8)学习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9)读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回答相关问题。

  5.学习第三部分:开放的社会风气。

  (1)根据课本内容,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2)展示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的图片。

  6.学习第四部分:多彩的文学艺术。

  (1)学习唐朝的诗歌。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填空回答。

  (2)学习唐朝的书法。重点讲解颜真卿和欧阳询。

  (3)学习唐朝的绘画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回答唐朝的著名的画家代表及其代表作。

  (4)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唐朝开创盛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7.巩固提升。

  绩优学案知识巩固

  五、课堂小结:

  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很多,初唐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国家轻摇赋税的基本国策,使得唐朝前期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环境。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发挥聪明才智改进劳动工具,使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五、板书:

  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与突厥的关系

  2.文成公主入藏

  3.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

  2.书法

  3.绘画

  六、课堂小结:

  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很多,初唐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国家轻摇赋税的基本国策,使得唐朝前期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环境。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发挥聪明才智改进劳动工具,使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范文五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课程标准5-1:选择衣食住行等的事例,了解到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课程标准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课程标准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二)教材分析

  唐朝前期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的努力,出现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这正是课程标准4-2里提出的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本课主要展现的是唐朝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政治开明,文化发达,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流频繁的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以及一个泱泱大国开放的大家风范。唐朝于公元618年建立,907年结束。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本课时一方面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多姿的社会生活,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唐朝繁荣的印象。而这正是课程标准5-1里提到的选择衣食住行等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另一方面又蕴涵着出现盛世景象原因的分析。唐朝前期经济的繁荣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唐朝跻身当时世界级的经济大国。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尤其是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新发明曲辕犁和筒车,与课程标准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关系十分密切。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唐朝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更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值得后人引以自豪。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交流频繁,使唐朝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中西交融。这正是课程标准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所要求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唐朝经济的繁荣既是唐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直接结果,也与唐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有关。

  (三)学生分析

  (1)通过前面帝国新政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唐朝唐太宗贞观之治,以及唐朝国家政治体制和科举制的一些情况。有部分同学观看过《贞观长歌》等影视作品。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作为现在的初中学生,身居城市之中,对农业情况了解得较少,要想理解当时农具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以致使社会经济出现繁荣局面,比较困难。

  (3)学生不喜欢死气沉沉、干巴巴的历史课,他们最想把历史学活,能学以致用,能亲身体会和参与,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欢乐的历史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简要叙述唐朝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

  (2)学生通过对曲辕犁和筒车的学习,能理解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道理。

  (3)在了解盛唐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交流、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表现的前提下,学生能够各举出具体的一到两个例子。

  2.能力、方法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为什么说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你认为出现盛唐气象的原因有哪些?”等问题,初步学会运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分析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从中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造: 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达;长安商业的繁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采。

  教学难点:分析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六)教学方式

  以本课教学方法以创设情境法和任务驱动法为主,启发法和讨论法为辅。使学生在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思考、讨论问题,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七)教学用具

  曲辕犁的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布置学生查找资源。了解曲辕犁的构造;收集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多姿的社会生活的图片。探究:为什么在唐玄宗时期会出现唐朝会出现盛世景象?探究方向:农业生产情况,手工业状况,商业繁荣状况。

  (二)新课导入部分

  通过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的学习和理解导入本课。诗中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不正是唐朝盛世的一个缩影吗?设问:杜甫此诗中所描写的是历史上哪个时期情况?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由诗中所描写的内容,请你推断当时社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诗中描写的是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开元盛世不仅是唐朝的鼎盛时期,还是中国古代社会鼎盛的时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盛唐气象》。

  设计意图:通过杜甫的诗中所描写的繁荣景象现象让学生了解到历史上唐玄宗创造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全盛时代──开元盛世。

  (三)师生互动部分

  1.唐朝出现盛世气象的原因

  (1)通过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导入新课后,老师出示三幅图片,他们分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继续设问:当时是哪个皇帝在位?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唐朝进入盛世景象? 是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吗?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唐玄宗所处“开元盛世”时代的知识掌握。而对唐朝进入盛世景象原因的探究,则需要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唐太宗所作所为,还要学习本课所涉及武则天“贞观遗风” 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对“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到“开元盛世”这样一个递进发展有了初步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决非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与他前几任的统治者的奠定的良好基础有关。

  (2)探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设问:除了唐太宗、武则天的积累,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开元盛世的出现还与当时的政局稳定、唐玄宗任用贤人和励精图治等分不开。

  设问:出现《忆昔》诗中所描写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景象出现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唐朝国势强盛,百姓富庶,粮食产量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密不可分。从而引出两个新出现的农具。

  2.唐朝出现盛世气象的原因

  (1)曲辕犁与筒车

  设问:筒车是干什么用的?它有什么好处?

  老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曲辕犁实物,让学生回忆以前的农业生产工具,说说曲辕犁功用。老师一旁释疑。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粗略讲解筒车的功用,着重讲解曲辕犁。通过实物认识曲辕犁并了解它的构造和用途。和过去耕地所用的犁的对比,感受曲辕犁的优点:犁架小、便于回转,操作灵活性,既便于深耕,节省畜力。先进的生产的工具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一:时空连线 梦回唐朝

  现在北环卫视《盛唐气象》专题报道组特派四组记者为大家就盛唐时期的农业做现场报道

  ● 画面一:采访正在河边灌溉农田的农民

  ● 画面二:采访当地主管仓库的官员

  ● 画面三:采访正在农田犁地的农民

  ● 画面四:采访当地主管户籍的官员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这个环节所模拟的情景让学生回到唐朝,在刚才老师对唐朝开元盛世的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四个画面中的某一个来反映盛世情景。学生在这个环节的活动中都围绕一个中心---盛世来设计,从而牢牢把握了盛世的四个方面的表现。

  活动二:小组探究

  “唐人斯科特”

  请阅读学习P94~P95的相关内容后,合理设想斯科特到达唐朝后在衣、食、住、行方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展示照片──这学期学校新来的外籍教师斯科特,利用他特殊的身份来设计活动,创设情景。

  创设情境:高薪急聘!!!

  北环卫视《盛唐气象》专题报道组唐朝都城长安城里外国人很多,报道组与他们沟通很不方便,急需翻译一名,薪金100000新唐币!你们觉得谁最适应?老师觉得这一个人比较适合。出示斯科特的照片。

  1.“斯科特的变化”请同学们设想斯科特到达唐朝后衣、食、住、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圣诞节你最想要的礼物。

  快到年底了,斯科特要回到学校主持圣诞party。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请你写一件最想让他从唐朝带给自己的圣诞礼物,并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用时比较长(从阅读相关课文材料、思考礼物、书写纸条、老师读幸运学生纸条等大概所需10到15分钟)规模大、参与学生人数多的活动,既可以使学生怀着兴趣,带着任务去有目的的、主动的阅读课文中描写唐朝盛世期间手工业、丝织品、瓷器、商业的繁荣这些内容,又避免了老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的听这种乏味场面。活动首先从学生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外籍教师斯科特先生入手,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视觉上一下就引起学生们的注意。第一个情境的设计斯科物来到唐朝开元年间,他会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发生变化:可能吃胡饼、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第二个情境的设计回老家将准备带些什么礼物,正好可以把书上的唐代的丝织品、唐三彩、珠宝等考虑进去。这两个情境的设计很好地把书上的唐代的社会生活这个内容运用起来,把唐代的手工业特色反映出来,这些内容更好地说明了唐代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3.唐朝的衰落

  设计问题:安史之乱的时间:唐玄宗统治后期

  叛乱将领:安禄山 史思明

  影响: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由老师从本节课所学大唐帝国的鼎盛,过渡到安史之乱唐朝开始由盛转衰,此部分,老师略讲。

  4.你还有哪些疑惑?

  老师接受现场学生的提问,出现个别解答不了的问题,可放到课后师生共同探究。

  设计意图:老师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对可能暴露出来的认识误区和存在问题,可以及时给予弥补和更正。

  (四)课堂总结部分

  一根主线:唐朝的繁荣 原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

  政局稳定、任用贤人、励精图治

  表现:农业(粮食产量增加、生产工具的改进)

  手工业(丝织品、瓷器)

  商业的繁荣(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社会生活(中西交融、胡汉交融)

  安史之乱:时间:

  叛乱将领:

  影响: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巩固所学。

  附:板书设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