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范文3篇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努力啊。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范文一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要求: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本板块正是据此设置的阅读策略单元。《搭石》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作家刘章的一篇散文。写了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情形,赞扬了家乡人互相谦让有秩序的淳朴民风。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快速读文,完成练习。教师采用“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以寻找“美”作为这节课的主线,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体会字里行间的人性美,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快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捕捉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重点语句的课件。

  2.搜集作者刘章的资料,准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视频。

  学生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节小诗:

  故乡是大真大美,

  故乡是大音大象,

  故乡的每一块石头,

  也像明珠闪光!

  2.自由读,指名读。

  3.引导学生发现:在作者心里,故乡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4.小结:同学们真会思考,从简短的一节小诗中读懂了那么多。那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这首小诗的作者是刘章。(课件出示刘章的照片)有人称他是“农民诗人”,因为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又回到农村工作,在那里生活了多年。山乡的人物,燕山的草木,田里的庄稼,农家院里的瓜果蔬菜、猪驴牛羊,乃至溪头的一砖一石,都能涌入他的笔端,生发浓浓的诗意。他还特地为故乡的搭石写了一篇文章——《搭石》。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搭石”要写得稳稳的。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把学生带入课堂氛围中,介绍作者,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二、借助导读,明确方法

  1.过渡:这一课与第一单元的课文有些不同,我们来看一下课前导读(出示课前导读)。

  (1)指名读课前导读。这段话给了我们怎样的提示?

  (2)小结:这个导读内容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我们快速读文,记下所用的时间;二是给我们提出了建议,告诉我们怎样去快速读文。

  2.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快速读文,并记录一下所用的时间。

  3.阅读这篇文章,同学们用了多长时间?举例说说你们是怎样阅读的。(生交流:2分钟、3分钟、4分钟等,时间长短不一。)

  (1)生交流阅读体会。

  预设:

  A.我就是按照导读去读的,一直读下去,没停。比如“汛期”这个词我不懂,但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我就没有管它,继续往下读了。

  B.我也是这样,一直读下去。我读到第3自然段开头的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时,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读得特别生硬,但我没有回读。我一直往下读,读着读着,对这句话好像有一些理解了。

  (2)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知道,大家已经领会了快速阅读的方法。就是集中注意力去读,暂时放下不理解的地方。因为这些都不影响我们读懂文章的大致内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前导读的功能,使学生明白怎样去快速阅读,训练学生快速读文的能力。用记录阅读时间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汛 间 谴 惰 衡 协 绰

  (1)检测学生对多音字“间”的掌握情况,指导学生读准“间隙、间隔、中间、时间”等词。

  (2)学生齐读会认字,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学习效果,考一考会认字的读音。

  2.理解词语。

  (1)出示: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①指名读。

  ②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

  B.我仿佛看到了溪水涨得很快。——哪个字让你有溪水涨得很快的感觉?(猛)

  (2)出示:

  汛期 间隔 联结 平衡 懒惰 平稳 俗语

  ①指名读。

  ②谁能说说“联结”的意思?指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义。

  (3)出示:清波漾漾 脱鞋挽裤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①指名读。

  ②说说自己能够理解的词语。

  3.指导学生读长句子,正音,把句子读得正确、通顺。

  句子一: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句子二: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句子三:每当上工、下工……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的内容基本上是根据预学案的学习要求来设计的,这也是对学生预习的一个反馈性了解。对三个长句子的朗读、理解、感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读通、读顺只是第一层次的要求。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路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组织学生交流。边说边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相关的内容。

  3.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话搭石(第1自然段)、摆搭石(第2自然段)、走搭石(第3、4自然段)、赞搭石(第5自然段)。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梳理,理清文章结构。尤其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标题式的概括,有助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五、细读课文,感悟美好心灵

  1.过渡: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粗略一读就知道了这么多东西。刚才,大家都提到了一个词——搭石。那什么是搭石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到文中介绍搭石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2)指名读句子。

  看着书上的插图说出“二尺左右的间隔”中的“间隔”就是“距离”的意思。

  (3)体会搭石的重要。

  这就是搭石,透过这一块块石头,你又想到了什么?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想到了许多许多。比如读到“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里,我就想到了:人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摆搭石呢?你能读读课文,帮助老师解答这个问题吗?

  预设:

  A.“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洪水会冲走原来的搭石,或者把搭石冲得不平稳了,所以人们要在汛期过后的秋天重新摆搭石。

  通过师生交流理解“汛期”——江河水位定期性的上涨时期,一般在每年的五六月到九月。这段时间,因为受梅雨、台风天气的影响,雨水较多,江河水位容易上涨,引起“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那可是很猛、很凶的,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人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摆搭石呢?还有别的原因吗?

  B.“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很不方便,所以要摆搭石。

  请你把不方便的感受加进句子里,读一读。

  师生对话,体会搭石的作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要——(生:脱鞋挽裤) 可通过表演来理解“麻烦”。

  收工要——(生:脱鞋挽裤)

  赶集要——(生:脱鞋挽裤)

  访友也要——(生:脱鞋挽裤)

  来来去去都要——(生:脱鞋挽裤)

  这样不停地脱鞋挽裤,真是——麻烦!

  一旦到了秋凉之后,溪水变得冰凉,人们就——(生:没法通过这条小溪了。)所以——(生读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而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无须脱鞋挽裤。

  人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摆搭石呢?还有别的原因吗?

  C.“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我从这里感受到了人们来来往往都要从小溪经过,如果没有搭石,那天凉的时候,人们过小溪就会不方便了。

  是啊,搭石成了家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已经和乡亲们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所以——(生读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4)感受人们的用心。

  是啊,同学们边读边想,就想出了这么多,帮助老师解答了问题,还知道了乡亲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请你再细细地读读这句话,一边读一边想:你还会想到些什么?

  (5)小结:每年,人们都要自觉、用心地摆搭石。我们从摆搭石的细节中感受到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文中看得见的具体的“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为下节课体会搭石默默无闻的美和人们的心灵美起到了示范作用。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你认为哪些生字需要给同学们提个醒?(挽、惰、衡、隔)

  2.课件播放生字书写动漫,学生观察。

  3.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重点指导“惰、衡”,强调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笔画较多,要认真观察部件位置,写紧凑。“惰”右下“月”的撇变为竖。“衡”中部下边的“大”的捺要变为点。

  4.评价书写:先小组互评,再全班评价。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要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所以课堂上一定要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写字教学,注意对写字质量的评价和反馈。

  七、小结本课,引出话题

  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从而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心灵。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出示下节课需要研究的话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既能延伸学习兴趣,又能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课外。他们会在课后思考下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学习动机被唤醒,真正做到主动学习。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学生互相纠错。

  2.指名朗读全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思考: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景美)

  3.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再次走进作者的家乡。

  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

  过渡: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仔细读课文,用心发现美。

  (一)指导学生默读第2~4自然段,说说课文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并与学习伙伴交流。

  (二)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灵活进行两个板块的学习。

  1.预设板块一: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读,读出美感。

  (2)理解“协调有序”。

  ①引导学生质疑: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②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读:

  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临其境。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读一读。我问问你们,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搭石)走得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走好?好,从这儿开始。

  (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

  可边表演边朗读或展开想象来理解。

  (4)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吧!(没有)

  (5)小结:对!动作这样默契,这样有序。这就叫“协调有序”。(板书:和谐美)体会得多好哇!再看看这个句子,你又从哪儿体会到了美呢?

  (6)结合画面,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①A.“绰”有两种意思,在“人影绰绰”中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a.宽绰。b.(体态)柔美。]

  B.词语“绰绰有余”是什么意思?

  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7)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①过渡:是的,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小诗。谁能读出诗一样的感觉?(指名朗读)

  ②全班配乐朗读。

  2.预设板块二:

  (1)出示:上了点儿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指名朗读,质疑: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无论、只要、一定、直到)

  ②理解“踏”。

  A.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

  B.指导朗读。是啊!正是这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这位老人的善良,你能把老人的形象读出来吗?

  ③体会淳朴民风,丰满人物形象。

  A.老人这样为他人着想,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像你们这样大的孩子呢?(更换主语,引读句子,例:行色匆匆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淳朴民风,代代相传哪!

  B.小结:从这平常的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我们还从哪儿感受到了乡亲们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呢?(板书:奉献美)

  (2)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指名朗读。

  ②引导学生质疑: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③指导朗读: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重重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④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有两个人——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

  ⑤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表达自己的赞美,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生交流)

  看样子,你还真不是刘章的老乡啊,他们是不会这样说的,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词来证明。

  ⑥理解“理所当然”。这里的人把什么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先扶后放,写话训练。

  ①好一个“理所当然”,这里面藏着的不仅仅是一颗谦让的心,一颗敬老的心,还是一种美(板书:谦让美、敬老美)。家乡的人们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残疾人来走搭石……假如遇到孕妇来走搭石……还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还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呢?请把你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②生写话,稍后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会美。在品读课文中进一步体会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的心灵美。

  三、总结全文,升华内涵

  1.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其实比这道风景更美的是走在搭石上的人!所以作者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联结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3.导学:在作者刘章的家乡,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块块排列整齐的搭石,美就是乡亲们从搭石上协调有序地依次而过,美就是年轻人俯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的那一瞬间。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美。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

  4.学生畅谈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好人好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升华情感,感悟搭石所蕴含的人性美。通过寻找身边的美的活动,使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激发他们的人性美。让学生从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到生活中,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发现美,创造美。

  四、学习写法,课外拓展

  1.过渡:在农村的山野溪流中,搭石是那么平常,那么普通。但作者没有熟视无睹,而是从心中流出这样一篇朴实无华的滋润心田的文章。这不仅因为作者仔细观察生活,还因为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平凡而精彩的事物。

  2.进行写作方法方面的指导。

  3.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像作者刘章一样,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设计意图:学习作者“小中见大,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记录身边的美,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并不深奥难懂,但其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本节课围绕“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展开交流和讨论。因为课文中蕴含的美是有层次的,一是看得见的具体的风景美,二是看不见的家乡人的心灵美。让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海中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我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擅于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文中“我搭你走,你谦我让”,这种人与人的和谐之美就蕴含在平凡的事情中。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回忆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事物,看看能不能发现其中的美并想到与它相关的人或事。让学生联系生活去发现美,表达美,既是对课文的延伸,又是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了吗?谁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出示课件)

  师:强调“间隔”的“间”的读音。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暴是本课的生字,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字,(师板书暴字)

  师:暴上下结构,上面是个

  生:日

  师:要把他写得

  生:扁一点儿

  师:下边的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一撇一捺要写的长一点,最下边不能写成水字,注意笔顺竖钩、点、提、撇、点。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写字本工工整整地写一遍。不仅要写正确,还要写漂亮,有同学写字姿势非常得好,坐得非常地端正。写完以后同桌之间可以互相看看,评价一下,取长补短嘛。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1:脱鞋挽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2:脱鞋挽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3:脱鞋挽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4:脱鞋挽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生齐:脱鞋挽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方便、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

  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方便、美)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板书)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3、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来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 这有个多音字,一行人,齐读三遍,强调行字的读音。这还有几个词语,谁来读一读?(“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生读词

  4、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协调有序”

  (1)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理解)

  (2)指导朗读。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和老师合作着读一读这段话。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师:踏踏的声音,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男同学走前面,女同学走后面。

  师: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人指挥走得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5、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

  师:“绰”是生字,绰在这个词中是舒缓、柔美的意思,想一想,“人影绰绰”是什么意思?

  师:不错,人影绰绰就是人很多,影子倒映在水中。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出示画面)请学生看图描述。

  师:听你们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们看(播放课件)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指生读。

  师: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一道风景)

  生:一道风景

  6、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生读段落,师出示语句)

  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

  透过他们的表演你感受到了什么?(谦让)。你看出了文字里蕴含的美。

  师:这种谦让的美也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理所当然”,“伏”字。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一男生上台)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讲“理所当然”)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谈“理所当然”)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尊老敬老

  师:他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构成了(指板书)——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___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说一句话。

  师:这么多的假如也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所以作者才由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

  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六、课外延伸,布置小练笔。

  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美就蕴藏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平凡小事中。

  老师出示收集的美的图片,美就在身边,美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美就在身边,美是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交流身边的美。

  课下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七、板书

  搭石

  暴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