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范文5篇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范文一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
  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二
  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
  战火纷飞百余载,朝阳初起忆江南。
  上述图片中的江南好美,上述文字都在怀念“江南”,尤其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生动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末句“能不忆江南”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你知道“江南”是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在什么时候开发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去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结果: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东晋的兴亡
  1.问题思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晋朝能够恢复中原。他们的愿望是否能实现?为什么?
  2.教师讲述: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3.多媒体展示: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4.问题思考:东晋时期,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局面,你能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在东晋初年,王导主政在内,王敦领兵在外,权倾朝野,故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5.教师提问:西晋末年,祖逖要求司马睿出兵北伐,司马睿是否支持祖逖的提议?得不到东晋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祖逖北伐的结果是什么?
  6.教师总结: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探究二:南朝的政治
  1.教师讲述:东晋灭亡后,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2.问题思考:
  (1)南朝时疆域最大、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的是哪个政权?
  (2)为什么“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提示:(1)宋。(2)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探究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史料分析: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放火烧荒,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西汉)
  材料二: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江南土地肥沃,百姓勤奋,丰收的年头,一年的收获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生产的丝绵布帛能供天下人穿用。
  ——《宋书》(南朝)
  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2.合作探究:
  (1)上述三则材料是对哪个地区的描述?
  (2)汉朝与南朝时的江南经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出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3.教师补充:
  (1)江南。
  (2)因为汉朝时的江南尚未开发,南朝时的江南已经过三国、西晋、东晋的长期开发。
  (3)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农业技术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地区。
  (4)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农业发展;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最主要原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南方统治者推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
  4.教师讲述: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 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2.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与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
  A. 八王之乱
  B. 祖狄北伐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3.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 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 皇帝往往控制长江下游一带
  D. 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4.东汉末年,大批北方民众南迁,他们主要定居在( )
  A. 四川地区
  B. 岭南地区
  C. 长江中下游地区
  D. 淮河中下游地区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其中人口达百万,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是( )
  A. 成都
  B. 洛阳
  C. 建康
  D. 长安
  6.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
  ①大量田地被开垦
  ②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生产使用粪肥
  ④南方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下列有关东晋南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东晋偏安江南,都城在建康
  B. 南朝的第一个政权是“宋”
  C. 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D. 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8.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城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 )
  A. 优越的自然条件
  B. 北方人口的南迁
  C. 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9.某中学历史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不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
  A.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B.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 国家的统一
  D. 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10.《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史料反映的社会现象可能出现在( )
  A. 战国时期
  B. 秦朝时期
  C. 汉朝时期
  D. 东署南朝时期
  参考答案:1.A 2.D 3.D 4.C 5.C 6.A 7.C 8.D 9.C 10.D
  三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文字和图片创设历史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采用了史料分析的方法,设计了合作探究的环节,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基本掌握西晋的兴亡、五胡内迁和淝水之战的大概内容。锻炼自主学习能力。2、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3、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用“问题解决” 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4、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通过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齐读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美景 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那同学们一定非常好奇: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明确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
  【自主预习】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266年--316年)
  1、西晋的兴亡
  学生思考:西晋为什么短暂而亡?
  统治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乱 ------ 西晋灭亡------少数民族内迁
  总结:首先,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其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出示:《西晋内迁各族的分布与迁徙方向》。生找出内迁五个少数民族的分布。
  2、内迁的各族
  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
  出示:司马睿。生答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北方陷入分裂混战,内迁五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史称十六国。
  出示图片:东晋十六国。东晋与前秦。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前秦强盛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出现汉魏以来少有的安定。此后,苻坚急于统一全国,大举进攻东晋。
  (二)淝水之战
  看视频《淝水之战》,结合影片和课本知识,思考回答:
  淝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作战双方?有关成语?结果?影响?
  “动脑筋”: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
  思考与判断: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
  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南方的东晋政权又被大将所夺。420年大将刘裕称帝,国号宋,南朝开始(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总称为“南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出示: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想一想:为什么《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
  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想想看,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结合课文寻找答案。
  师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立时期,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南方的经济就逐渐发展并赶上北方。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南方的经济依然落后于北方。直到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最终南移
  【合作探究】
  1、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结束的?
  2、西晋仅仅是昙花一现,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3、淝水之战中,东晋能够以8万兵力打败前秦的80万大军,这是为什么?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相似?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范文三
课程内容 知道东晋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了解东晋政权的建立,了解东晋特殊政治模式——门阀政治,了解东晋北伐的概况,知道淝水之战后东晋社会的发展。
绘制时间轴并结合地图,了解南朝四个南方政权的更迭以及宋、梁等政权的社会基本状况;
结合文字史料、地图、考古史料等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状况;
小组讨论、分析并尝试着归纳江南经济发展主要原因;
对比南北方在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进一步理解社会稳定、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从中了解经济格局的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中第三个课时。本单元前两课时涉及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共有三个子目: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更替与政治局面的变化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因此我将本课整合为两大块来处理:东晋南朝等政权的更迭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混乱的局面一方面造成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得大量北方人口迁往江南,给江南地区带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南方地区,东晋南朝五个政权更迭频繁,但是总体而言战乱较少,社会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生产,推广先进技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江南都得到了开发,从而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空观念、读图能力和获取文字材料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课所涉及的东晋南朝政权更迭、相关政权的社会状况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从时间轴、地图和文字史料中获得信息,发挥课堂的主人翁作用,教师最后整理归纳即可。
本课中的内容中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学生比较熟悉,可以由学生来讲述,其他内容初一学生相对比较陌生,尤其江南的开发中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需要教师提供一些具象的材料来直观的展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难点
重点: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并探究开发的原因。
难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探究,尤其是北方人的南迁对于江南开发的影响。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年6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编著:《中国历史地图册 七年级上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6年6月版
(3)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中华书局 2009年1月版
(4)邱敏 陈明光著:《六朝经济》 南京出版社 2010年6月版
(5)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 贰 秦汉魏晋南北朝》
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版
(6)佟春燕著《唯美时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古人生活剪影》学林出版社 2016年10月版
(7)视频 中央电视台:《中国通史》
(8)六朝博物馆
(9)中国国家博物馆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视频导入 (1)播放视频。
(2)预设问题:大量北方人南迁会给江南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3)打出课题。
观看视频
一、东晋南朝的更替
1.东晋
(1)东晋的建立
(1)呈现时间轴,回顾西晋灭亡的历史,介绍东晋建立,引导学生阅读书本寻找东晋建立基本信息,完成表格。 学生阅读书本勾划东晋建立基本信息,完成表格。
(2)东晋门阀政治
(1)列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书本思考:为何司马睿能成为皇帝?
(2)教师介绍王导的概况和东晋门阀政治的基本状况。
学生阅读材料和书本,找出司马睿成为皇帝的关键是得到王导为首南北大贵族的支持。
(3)东晋北伐 (1)ppt打出“东晋北伐”示意图。请学生来讲“祖逖北伐”的故事。
(2)提问:有哪两个成语出自刚刚的故事里。
(3)简单介绍祖逖北伐以及东晋几次北伐的结果。
学生讲“祖逖北伐”的故事。

学生回答。
(4)东晋的发展 (1)打出《淝水之战》示意图,简单介绍前秦战败后,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混战。
(2)介绍成功抵御北方军事威胁后的东晋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取得发展。
学生阅读书本,了解东晋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社会景象。
2.南朝的更迭
(1)南朝政权的更迭
(1)列出时间轴,介绍东晋末年,统治集团内部冲突不断。
(2)提问:谁最后灭亡东晋,自立为帝?
(3)讲解刘裕建“宋”的概况。
(4)时间轴示意南朝四个政权的更迭。列出政权的名称、起止时间和建立者。
(5)要求学生计算四个政权的统治时间,找出统治时间最短和最长的政权。


学生回答


学生计算四个政权统治时间,回答问题。
(2)元嘉之治
(1)介绍刘裕和继位者宋文帝在位时期的执政状况。
(2)列出材料,请一位学生分析材料所展示的江南社会状况。
(3)列出“元嘉之治”这个名词,提问:材料的出处《宋书》的“宋”指的是哪一政权?
学生分析材料,讲一讲材料中所展示的刘宋政权的社会状况。
学生回答问题。
(3)梁武帝的统治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了解梁武帝称帝后,江南又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2)介绍“侯景之乱”以及江南最富庶的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的景象。
学生阅读书本,自行了解梁武帝时期,政治日益败坏的局面。
(4)东晋南朝政权比较

(1)时间轴上列出东晋南朝五个政权形势图,简单介绍五个政权中面积较大的是东晋末年和刘宋政权,最小的是陈,其中在侯景之乱后,南方就明显处于劣势了。
(2)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地图,找一找这五个政权还有何相似之处。
(3)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六朝”概念,并指出也是在这些南方政权治理之下江南得到了开发。
学生观察地图。



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观察地图并相互讨论这些政权的相似点,回答问题。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1)介绍“江南”的地域概念。
(2)列出材料,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展示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
(3)归纳学生回答,分析材料的关键字词获得信息。

阅读材料并用一个词来概括材料中的江南经济状况。
1.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1)农业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找出江南在东晋南朝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并根据学生回答逐个分析讲解。
(2)提问:江南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3)介绍水稻从直播发展为育秧移栽的进步之处。
(4)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册上《江南地区的开发》一图,找出图中水稻主要种植区域。
(5)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地图,找出双季稻种植区域。
(6)列出材料,介绍“稻麦兼作”技术。
(7)下一张ppt呈现材料并提出问题:当时政府引导人们干什么?
(8)介绍当时江南农业实现多种经营的史实。
(9)整体归纳农业的发展与进步。
学生阅读书本,找出农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回答:水稻

学生观察地图回答相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手工业
A.纺织业:


B.造纸




C.瓷器制造
(1)介绍手工业中江南的传统纺织业是麻,丝织业出现较晚。直到东晋后期,织锦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起来。
(2)展示南朝诗歌,了解当时民间的丝织业发展。
(3)提问:纸张发明的时间?
(4)介绍东晋南朝时期造纸业的发展,纸张逐渐在此时取代了帛和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
(5)展示梁元帝诗歌,反映当时“藤纸”的优点,展示当时的纸书作品。
(6)展示青瓷作品。了解青瓷是这一时期的主流瓷器,目前发现数量、质量和品种都有很大的发展,并从目前考古发现的青瓷器中可以看出青瓷已经是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百姓普遍使用的用具了。



阅读南朝诗歌。

回答问题。


阅读诗歌。


观看青瓷器图片。
(3)商业
(1)介绍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江南地区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2)展示《江南地区的开发》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中找一找当时有哪些商业城市。
(3)当时的建康是商业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介绍南朝梁政权时建康的商业状况。
(4)展示在南京南朝墓葬中发现的玻璃杯等物品,了解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
(5)展示南朝萧绎的《职贡图》,印证南朝时期海外贸易的发达。
(6)引导学生阅读书本p85“知识拓展”,进一步了解此时海外贸易的概括。


学生观察地图,找出商业城市。






阅读书本。
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1)打出《史记》中记载的西汉时期时期的江南,请学生再用一个词来描述。
(2)两个时期的江南作对比,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为何江南会在东晋南朝时期得到开发。
(3)展示《西晋末年到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提问当时北方人口南迁到江南的主要集中区域。
(4)展示《江南地区的开发》示意图,与上一幅图对比,概括北方人口南迁的主要聚集地也是当时江南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5)引导学生根据之前我们学习的农业、手工业等内容思考,北方人南迁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哪些具体影响。
(6)根据学生回答,整体归纳,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之前大家讨论的结果。
(7)展示书本中的“材料研读”,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从中归纳原因。
(8)引导学生回顾“元嘉之治”局面的出现,思考还有什么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9)总结归纳江南开发的原因,点出北方人的南迁对于江南的开发至关重要。
阅读材料,用一个词来描述西汉时期的江南。
讨论江南开发的原因。
观察地图并结合书本找出南迁人口主要聚集地。
两幅图对比观察。

结合之前学习的内容,讨论哪些能够看出北方人南迁推动了江南开发。

阅读书本并找出一句话归纳。
阅读材料,归纳原因。
回想“元嘉之治”,讨论原因。
书本上勾画、补充整理江南开发的原因。
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1)列出北方与南方在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和原因,引导学生从表格中获得相应信息,并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整理。
(2)从表格中对比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异,最后概括:东晋南朝时期南北方差距缩小,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3)本课小结。
学生阅读表格,自己提取信息。
书本导言内容中勾画相应内容。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范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学习,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通过探究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2) 通过学习,能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北朝的建立及更替。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提问、阅读、比较、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
  (2) 通过对江南地区发展的研读,感知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史,学生能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方法: 探究活动法、讨论、启发法等 教具: 多媒体设备 教课时: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东晋的政治局面:“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宋、齐、梁、陈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大量南迁;社会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
  江南地区开发表现:开垦荒地、兴建水利等 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
  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江南
  地区经济的开发。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2.学情分析
  东晋的兴亡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范文五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
  西晋兴亡以及原因,少数民族的内迁,前秦与淝水之战及其失败原因和教训,江南地区开发等。
  【教学难点】
  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等。
  【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提问、讨论等方法,辅以板书或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
  【讲授新课】(时长:45分钟)
  导入新课:(时长:3分钟)借用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提问)典故的由来以及含义?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再进一步提问:司马昭何许人也?借而引入曹魏,然后由教师进一步引导,三国鼎立的是哪三国,是何时由谁建立的?都城在哪里?众所周知,曹魏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但是仍然没有能够实现统一大业,那么历史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继三国鼎立之后的历史发展情况。
  一、 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时长:15分钟)
  1、 司马氏代魏与三国局面的结束
  司马懿(yì)字仲达,今河南温县人。生于179年,卒于251年。曹操当政时开始为官。曹丕当政以后,深得曹丕的信任和重用,官至尚书右仆射(yè)、抚军大将军。曹丕死后,司马懿受诏辅佐魏明帝曹叡(ruì)。在曹叡在位时,多次领兵出征,战绩显赫。特别是在阻挡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军队进攻中,司马懿坚壁据守,以逸待劳,最终战胜了诸葛亮,使蜀军无功而返。此后,又率军消灭了割据辽东地区已达三世之久的公孙家族。司马懿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威望和权势迅速提高。魏明帝曹叡临终时,托曹爽与司马懿一起辅佐齐王曹芳。司马懿和曹爽因为争权夺利,矛盾日益尖锐。司马懿装病以使曹爽放松警觉,同时暗中进行发动政变的准备。趁曹芳、曹爽离开洛阳祭扫魏明帝陵之机,司马懿发动政变,处死了曹爽兄弟及其党羽。从此,司马氏家族独揽朝政,皇帝只是傀儡。251年,司马懿病死,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先后擅权。皇帝曹髦感到司马昭的篡权野心,对大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率数百人攻司马昭,结果反被司马昭所杀。265年,司马昭死,子司马炎废掉魏主曹奂,自立为帝,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统率18万人分道伐蜀。钟会攻汉中,蜀大将姜维据守剑阁。邓艾则以奇兵间道直逼成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战死,蜀后主刘禅(shàn)降魏,蜀国灭亡。
  264年,三国时期著名暴君孙皓即吴国皇帝之位,吴国众叛亲离。279年冬,司马炎分六路大举伐吴。280年,孙皓投降,吴国灭亡。至此,西晋实现了统一。
  2、 西晋统治集团的腐朽与“八王之乱”
  西晋建立之后,晋武帝司马炎君臣错误地认为曹魏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诸王,宗室削弱的结果。于是,晋武帝在即位之初,立即将司马氏家族的子弟都封为王,并且拥有军队,分取赋税。一些同姓王还担任地方重镇的军政长官或统领中央的军队。晋武帝的本意是想借此巩固晋室的统治,后来却适得其反,酿成宗王势大,埋下“八王之乱”的祸根。
  晋武帝死后,继位的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皇太后之父杨骏辅政。晋惠帝皇后贾南风不满杨骏专政,于291年利用楚王司马玮先除掉杨骏,以汝南王司马亮执掌朝政。接着再矫诏使司马玮杀掉司马亮,随即又以擅杀大臣为罪名杀司马玮,将朝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此后,经过了七八年比较安定的时间。300年,贾南风除掉太子司马遹(yù),掌握宿卫禁兵的赵王司马伦又起兵杀贾南风。次年,司马伦废晋惠帝,自立为帝。齐王司马囧(jiǒng)、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óng)遂联合进攻司马伦。司马伦被杀,晋惠帝复位。为了争夺皇位和阻止司马囧独揽大权,司马颙和长沙王司马乂(yì)打败并杀死了司马囧。此后,司马颙和司马颖联合进攻司马乂,在洛阳一带发生激战,造成了严重破坏。最后司马乂战败被杀。305年,东海王司马越将晋惠帝迁回洛阳,先后杀掉了司马颖和司马颙。此后,司马越毒死晋惠帝,另立司马炽(chì)为帝(晋怀帝),大权落入司马越手中。
  “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晋的统治,也为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提供了机会。
  3、 少数民族的内迁与“五胡乱华”
  东汉前期,蒙古高原发生了空前的大旱灾,导致匈奴“人畜饥疫,死耗大半”。结果,匈奴发生了分裂,大部分匈奴人西迁,被称为“北匈奴”;另有一部分匈奴依附于东汉,被称为“南匈奴”。南匈奴最初居于今内蒙古地区,东汉每年以巨资供给南匈奴,以作为北部边境的屏障。后来,在鲜卑族势力的压迫之下,南匈奴迁移到今山西离石一带。曹操又将南匈奴分为五部,分布于今山西汾水流域,选汉人作司马,监督匈奴各部。在西晋末年的内乱中,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在其酋长刘渊的率领之下,建立政权,灭亡了西晋。(幻灯片: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
  羯(jié)族可能起源于西域的小月氏(zhī)。因附属于匈奴,故又称“匈奴别部”。羯族和匈奴一起内迁,多居于山区,主要从事农业。从匈奴政权中分离出来以后,西晋末年建立了后赵政权。
  氐(dī)族主要分布在今甘肃、四川、陕西一带。东汉末年,曹操击破氐人的部落,迁其“五万余落”至甘肃的扶风、天水等地。后来又有武都氐部归附内迁。296年起兵反晋。前秦时,氐族的势力最为兴盛。
  羌(qiāng)族从西汉开始陆续内迁。由于受到汉族政权和汉族地主的压迫,东汉时期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羌人起义,给东汉王朝以沉重打击,是东汉衰落的原因之一。三国时期,魏蜀连年攻战,双方都征招羌军参战,更多的羌人迁徙到四川、甘肃、陕西一带。 鲜卑族起源于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一带。东汉中后期,拥有数以十万计的军队,盛极一时。三国时期,分布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直到辽宁一带。经常参与中原各国间的战争,后建立几个政权,由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把北方基本统一起来。
  西晋灭亡以后,内迁的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十六国”。(幻灯片:十六国)
  4、 西晋的灭亡与东晋的建立
  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先提问后总结):第一,统治集团奢侈腐朽,晋惠帝智力低下;第二,内部发生争夺皇位内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彻底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
  317年,皇族,历史上称为“东晋”。
  二、淝水之战(时长:10分钟)
  1、 前秦的建立与汉化
  351年自称大秦天王,国号大秦,史称“前秦”。352年改称“皇帝”,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355年苻健死,子357年苻生堂兄,重用汉人王猛,实行抑制氐族贵族豪强、扩大皇权的政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他恢复魏晋土籍,承认士族特权,吸收汉族士人参加政权,扩大胡汉联合统治的阶级基础。提倡儒学,兴立学校,培养统治人才。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修立亭驿,发展工商。消灭前燕后实行徙民政策,将关东被征服的鲜卑、乌桓、丁零等族十万户徙至关中,充实近畿,便于控制;又将关中的氐族十五万户移至关东,分置于各要镇,用以加强控制新征服地区的人民。前秦此时,政治较为清明,社会相对安定,国力达于鼎盛。
  2、 统一北方与东晋南北对峙(幻灯片:前秦版图)
  370年灭前燕,371年灭今甘肃威县西北)氐族杨氏,373年攻取东晋的梁、益二州,376年灭前凉,同年乘鲜卑拓跋氏衰乱灭代,382年苻坚命吕光率军进驻西域。至此,前秦统一整个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3、 淝水之战与失利原因
  苻坚自恃强盛,不断对东晋发动进攻,战事主要在东线徐州一带和西线襄阳一带进行。379年前秦攻占东晋战略重镇襄阳,而进攻淮南的行动受阻,进攻江陵的军队也被击退。苻坚遂决定重新部署,全力发动对东晋的进攻。382年十月,召集群臣,提出亲率百万大军一举灭晋。臣僚多不赞成,有的还极力谏阻,但他执意不从,甚至吹嘘自己有百万大军,只要把马鞭投入江中就足以阻断江水,这就是“投鞭断流”的由来。383年下诏进攻,八月以苻融为前锋都督,率步骑二十五万先行,九月苻坚亲统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为后继。益州、凉州、河北等地的秦军也纷纷出动。东晋谢安当国,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率水陆八万迎敌。十月,两军会战于肥水,苻坚望见晋军阵容严整,又以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不由心虚,结果秦军大败。溃散的秦军饥饿寒冻,一路上听到“风声鹤唳(lì)”,以为是晋军追来胆战心惊,死亡十之七八。苻坚中箭,仓皇逃至淮北,沿途收集残兵,到洛阳时有众十余万。年底,回到长安。(幻灯片:淝水之战形势图)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一统江南,(先提问后总结)究其原因:从前秦方面看,军队民族成分复杂融合程度不深,前秦王苻坚无视内部不稳,降将思乱,民疲兵倦的状况,恃众轻晋,单路突进,战线太长,分散兵力,缺乏协同,对朱序等人的活动没有察觉;初战受挫,即失去信心急于决战,导致大败;从东晋方面看,临危不乱,上下一心,一致抵抗,主将指挥若定,并据敌情及时改变方略,适时决战,并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终获全胜。
  淝水之战后,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这场战争对于前秦来说,则是促使北方地区暂时统一局面的解体。
  4、 前秦灭亡与“南朝”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南方虽然取得暂时稳定,但是好景不长,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又相继经历了 齐、梁、陈等王朝,总称为“南朝” 。公元479年,萧道成称帝,国号齐,定都建康。宋朝灭亡。公元502年,萧衍称帝,国号梁,定都建康。齐朝灭亡。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国号陈,梁朝灭亡。(幻灯片:四朝开国皇帝肖像)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0分钟)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
  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庐江太守王景教人民牛耕之法、兴修水利。此时江南人口大增,已非南蛮之地。(提问:比较各时期变化并探讨原因)
  三国时期孙吴对江南进行了进一步地开发,大规模推行屯田制度,加强水利建设,兴修河道,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特别是造船业最发达。
  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特点(提问)是局势动荡,王朝更迭频繁,但也正是这一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却得到迅速的开发与发展。这是为什么?①江南经济的开发,是在南方相对安定时发生的。说明战乱破坏社会生产力,安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劳动力,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可见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可使先进生产技术得以推广,促使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③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学习,结果是加深了交往,促进了融合。④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且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
  3、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总结出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农业: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推广普及,南方稻米产量超过北方,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南移,水碓、水磨广泛使用,围湖造田;
  手工业:东晋南朝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荆州、扬州是江南丝织品生产最多的地方。江南织锦技术得到普及与提到。扬州、荆州的冶铁水平也很高。制瓷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瓷器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烧制技术都很有特色。纸的生产不仅质量精美,而且数量很大。(幻灯片:各实物图片)
  4、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直接指出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江南交通网形成,商业活跃,城市繁荣。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