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卓范文网!

关于就业培训调研报告范文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关于就业培训调研报告范文

  就业问题是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就业形势日趋复杂多变,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就业培训调研报告的范文,欢迎阅读。

  就业培训调研报告【一】

  五原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有了很大发展,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创业就业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但由于职业培训组织、资金渠道不统一,职业培训资源分散,未能发挥职业培训的最大效益和培训资金使用效力,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人员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落后,视野 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认识不到提高技能对于个人就业、提高经济收入的重要性,不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也有部分人员认为,种地是他们生活的根本,参加技能培训纯属浪费时间,没有从长远的角度看到培训给他们带来的效益。在农产品的粗加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建筑业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行业,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培训。因此,没有时间参加职业培训或者培训时间较短效果不明显,这也是制约他们参加职业培训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技能大赛我县仅有5人参赛,仅一人获三等奖。

  (二)职业技能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强,培训质量不高。一是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的现象。重理论轻实训的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劳动者参与。二是教学模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师生互动。培训教师容易忽略学员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不能周全的考虑学员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差异,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学员培训往往进行统一教学,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三是培训科目设置比较单调,实用性不强,不能实质性的解决就业问题,无法完全适应学员的要求。

  (三)各类培训政出多门,整合优质培训资源,形成合力,迫在眉睫。目前,人社、教育、农牧、残联、科技、工会、妇联等部门都从各自的业务出发,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者转移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和衔接,没有充分整合资源优势,不能形成合力,培训资源短缺结果使参训学员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

  (四)职业技能培训的投资不足。部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只注重收益,不注重投资。大多数培训机构没有足够实习实训设备,实训基地和实训场地条件落后,实训设备简陋,不利于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二、对策及建议

  (一)通过电视、报纸、宣传册、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职业技能培训对就业的重要性,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大力发展职业培训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营造全社会进一步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培训的良好氛围。在培训中,进行法律知识、社会风尚、职业道德和基本权益保护等教育,既能使其遵纪守法,安居乐业,融入城市,又能提升薪酬待遇,稳定就业。加大对培训的宣传引导和组织力度,想方设法调动劳动者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改“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二)今年我县加大了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整顿力度,取消了两家的办学资格,暂停一家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办学。鼓励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真办学、真投资”,树立服务社会服务民生解决就业的理念,实实在在的培训、真真且且的就业,取得合理的报酬。鼓励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严把聘用教师关,坚决杜绝聘用资质不合格的教师,优先聘用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教师。鼓励建设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管理人员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多聘用“内行”管理学校。

  (三)加强招生培训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按要求招生,对不符合培训要求的学员一律不准享受国家培训补贴资金,一经发现坚决取消其办学资格,并追究其责任。监督环节实行“无缝对接”,利用萤石视频全程多方位实时监督。

  (四)进一步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对城镇失业人员、退伍军人要结合全县重点拓展的就业领域,重点开发面向社区就业的服务类技能培训项目;对参加失业登记的大中专毕业生,要结合其专业背景,重点开展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对返乡农民工要根据其转移就业要求和劳务输出意愿,结合本县产业发展和新开工建设项目的需求,重点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对有技术和资金,并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城镇和农村需进城务工的人员,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在加强理论培训的同时更要着重通过现场演示、实地操作等实训方式,提高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学员的生产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

  (五)按照张建光县长提出的“政府为主、渠道不变、统筹规划、各记其功、突出就业”的原则,对全县职业培训资源进行整合。根据劳动者素质技能及市场需求,统一制定培训规划,统一下达年度计划,对各级财政分别从人社、农业、扶贫等口下达的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在总体培训计划的指导下,按照各块资金的规定用途,统筹安排使用。推行职业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规范有序的职业培训管理体系,将培训补贴的发放与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鉴定合格率、就业率挂钩,使职业培训工作发挥出更大更好的社会效应。

  就业培训调研报告【二】

  教育培训工作高度重视,把能否搞好干部培训作为地方经济能否振兴,经济能否快速发展的基础工程来对待。各城市普遍有专门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构和比较稳定的专职管理队伍,机构专门化推动了工作专业化,突出表现在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比如组织制订各类干部能力知识体系框架,进行培训有效性课题研究等,指导培训工作,提高了管理有效性。

  启示之二,建立激励约束的保障机制,激发干部自身学习动力,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干部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教育培训取得实效的内在动力。上述七个城市基本上都是我国改革开放较早,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快,客观上使干部产生知识不及时更新就会落伍的紧迫感,形成了干部知识自主更新的氛围,实现了干部教育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干部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建设上,各地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建立干部学习积分制、考试随机抽样办法、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后备干部培训考试录用制度。尤其是诸暨市在重要班次参训人员的选择上,坚持“选训制”,通过考试选拔参加培训人员,即保证了有限培训资源的合理利用,又激发了干部学习的内动力。

  启示之三,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引入竞争机制,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基本途径。各地在培训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普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各地普遍实施的办班申报制度,规范了对培训工作的管理;佛山市针对党校教师占三分之一。绍兴等地开展的教学质量评估及教师授课招标工作,使教学质量与教师的考核、奖金严格挂勾,有效地增强了党校教师的竞争意识,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启示之四,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教育资源,采用灵活的办学方式是解决因需施教、增强培训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上述七城市在抓好干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各类培训教育资源,瞄准国内外高等院校、培训机构联合办班的方式,对地区经济发展急需的城市经济、城市规划、城市工业和干部能力提高等领域进行重点培训,举办了诸如城市管理、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新闻发言人、信息化管理等专题培训班,鼓励、支持干部参加经济管理研究生班、MBA和MA班等比较系统的学习,改变了大而统的政治理论培训工作格局,满足了干部个性化培训需求,大幅度的提高了办班质量,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

  启示之五,提高干部实践能力,强化培训成果转化,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出发点和落实脚点。注重培训干部的实践能力,坚持虚实结合,学用结合,强调培训成果转化是所考察城市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一个突出的共同特点。宿迁市推出“学理论,解难题,出成果”活动,就是要求受训干部运用所学理论,研究解决本地、本单位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要形成工作报告。东莞市要求学员在培训班结束后,专门进行为期一周的基层调研,然后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撰写学习心得和工作建议。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推动措施,受训干部的实践能力履岗能力普遍得到增强。

  启示之六,提高经费保障的可靠性,是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与发展的根本保证。在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各地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改革探索和创新发展,离不开雄厚的资金支持,即使在财力相对薄弱的城市,在干部教育培训上也十分舍得投入。各地普遍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使各类主体班次一般都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渠道,部分地区在著名高校办班、国外办班,以及选派干部参加研究生班、MBA、MA班学习等方面更是投入了大量经费,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获得了长足发展。

  借鉴七城市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今后三年实施干部知识更新工程的总体要求,对我市的人事培训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全市统一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相关职能,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二是科学制定工作规划,规划是龙头,制订一个合理的培训中长期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是开展人事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三是健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制定培训职责分工、施教机构管理以及培训质量评估等制度。

  (二)建立布局合理的培训网络体系。教育培训资源匮乏一直是制约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瓶颈问题。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树立统筹整合、市场化和以人为本等新的理念,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的有机结合,通盘考虑全社会的教育培训资源,在不断强化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的同时,满足不同干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培训实际需求,调 [] 动社会各方办学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党校、社会培训机构、区内外高校共同参与的社会化教育培训网络体系,通过统筹整合降低培训成本、优化培训投入。加强管理,通过推行培训资质认证等途径,逐步规范培训市场,并引导各类培训机构健康发展,逐步建立一个机制创新、手段齐备、功能完善的培训市场。

  (三)建立灵活高效的培训操作体系。有效开展与实施干部

  教育培训,需要建立灵活高效的干部培训操作体系,努力达到干部教育培训量与质的统一。一是满足干部对教育培训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自选培训方式,由参训者根据本人工作实际及知识结构自选课程类别及培训时间,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找准供与需的结合点,解决教育培训供需脱节问题,提高培训效益,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促进工作的目的。二是探索实施网络化培训,面对日益突出的工学矛盾,发挥现代网络的作用。网络具有信息共享、可多人同时使用、不受地域时间因素限制等优点,充分依托和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干部网上培训学校,配套开发一个先进、高效、实用的工作系统,既为自选培训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使培训的面更广、量更大、费用更低,方式也更灵活、便捷,可以较好地解决干部学习与工作的矛盾。

  (四)建立客观公正的培训评估体系。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保证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管理,应建立客观公正的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评估采取分类评估、综合质量评估、年度评估以及初次准入评估等方式,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对各级各类施教机构和培训承办单位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软硬件资源进行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对学员反映良好、培训质量较高的施教机构,人事部门在政策和培训任务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培训机构的优胜劣汰,引导培训机构在竞争中求生存,以培训质量求发展,更好地督促培训机构办好培训。

  (五)建立稳定可靠的培训保障体系。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参训制度,通过制定干部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干部教育培训考核登记制度、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管理制度等,将干部培训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和提拨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保障制度,将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年度划拨专项经费;在外聘高水平师资、“走出去”办班以及培训基地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落实。

  就业培训调研报告【三】

  双牌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双牌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中腹,现辖6镇5乡3个国有林场和1个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总人口20余万人,总面积1751平方公里,大体呈“九山半水半分田”格局。近两年来,全县城镇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 5414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31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3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70人;通过劳务协作转移就业1180人,其中2016年度878人,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110%,2017年度现已达到302人,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41.1%。全县完成各类培训5820人次,仅2016年度参加培训人数达到了4467人,参训人员合格率达到了95%,就业率超91%。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012人,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100.6%,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861人,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107.62%;创业培训602人,100%完成市定目标任务。2017年度到目前共完成各类培训1353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781人,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 199人,创业培训238人。

  二、工作措施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转移就业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2016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门召开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大会,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成立了以县人社局长为组长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由人社局挂帅,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主抓,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为了全面做好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信息共享的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了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形成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为依托,最终延伸到村级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在乡镇成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同时,由各乡镇确定一名乡领导、2--3名工作负责本乡镇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各乡镇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县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组织网络。

  2、调查摸底,建档归册。积极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归册工作,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内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意向、培训愿望,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就业培训等服务工作。

  3、全面统计、动态管理。县相关行政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进度统计报表,确立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四种报表形式,并将报表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便于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状况。

  4、开展宣传、营造氛围。针对部分农民恋土守家,受传统农业经营观念的束缚,宁可闲待在家里,也不出门挣钱创收的现象。县委、政府利用电视劳动保障专栏和广播,宣传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维权等方面的内容,大力宣传本地转移就业的典型和创业成功人士的现状,并结合“三下乡”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通过农民能够看得见听得到身边事,教育引导农民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转变,为做好创业和转移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5、积极引导、转变观念。引导城郊附近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城郊人口多市场旺的优势,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观念,依靠自身优势,从事商业、饮食业、榨油、竹木加工等,以此增加收入。2016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就地转移从事餐饮服务、人力运输、机动车修理、电器维修、农产品加工经营以及季节性劳动力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人数达3600人次。

  (二)结合工作实际,狠抓职业培训

  1、整合资源,加快步伐。充分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结合我县实际,面向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乡失业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现已开设工种有计算机、电工、电焊、服装裁剪、木工、瓦工、烹调、特色餐饮和汽车驾驶、汽车维修等种类。目前,我县准备投入50万元开始对现有校舍进行必要的建设和维修。并增加更多的培训硬件设施等。

  2、部门联动、相互协作。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一是农业、林业、畜牧、农机等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开展各项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二是水利、交通、城建等部门开展就业灵活的行业技能培训,在工程施工中大量招收本地农民工并进行相应的技术技能培训;四是各涉农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组织各乡镇全面开展各项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班,使全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了蔬菜栽培、果树管理、畜牧养殖等技术,使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3、精准培训、定向输出。与各用人单位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积极开展定向式培训,聘请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培训技能的教师授课,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各种实用技能的岗前培训,以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质量。2017年3月,专门为双牌县云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培训了49名森林土鸡养殖员。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培训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目前全县的各项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正在有序开展,但是,为了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各类技术培训经费主要依靠县财政拨付,而县财政十分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工作正常开展。2016年10月,根据县委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就业口相关负责同志组织人员到郴州市学习了技能培训方面的先进经验,郴州市针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两后生”参加技工院校培训的,每人每年的财政补贴达到了1万元,对其他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也是大幅度提高了补贴标准,对培训的推动作用很大。而双牌县确因为经费不足,只能开展一些较为粗浅的技能培训,高层次、高技能含量高的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工作开展还较为困难。

  2、参训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全县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因此能够掌握的技术和劳动技能比较单一,技术含量低;劳动力自身的素质限制了他们掌握高技术工种,不能掌握国家认证资格的职业技能,转移就业竞争能力差,这就导致务工机会少,得到高收入工作的机会则更少,阻碍了劳务创收的提高。还有部分农民受陈旧劳动观念的束缚,未能充分认识自身劳动力资源的商品价值,随遇而安的思想较重,加上自身文化素质不高,职业技能、技术缺乏,难以适应人力市场需求。

  3、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全县的劳动力信息数据库数据基本上是从县扶贫办的全县贫困劳动力数据服务平台倒入,相当一部分的数据采集很不精准。年前,人社部要求各地务必于今年5月30日前完成贫困劳动力的基本信息数据采集,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开展进度很不理想,全县仅个别乡镇上报了基本数据,大多数乡镇的数据采集和上报工作尚未开展。同时,全县的劳务协作工作信息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信息闭塞,对市场各类用人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收集和公布,无法开展劳务协作“线上对接”。

  四、意见和建议

  1、抓政策宣传促就业观念转变。破除不适应劳动力转移的一切旧观念,树立劳动力资源转换观念和创业致富的新观念,建立农民新型生产生活方式。聘请劳动力转移带头人和行业的土专家,以他们的亲身体会和丰富经验,现身说法教育广大农民,带动农民学经营、创市场。积极利用农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林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等发家致富的典型,引导农民向附加值高的行业转移。

  2、抓精准培训促就业质量提升。认真实施省、市培训规划,突出实用实效,开展针对性培训和实用性强的实践培训,大范围提高整体素质,把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劳动技能作为一项重大的基础工作来抓,建立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体系,安排落实项目经费,力争在农民培训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以此推动农村劳动力由季节性向常年、由农村向城市、由种养业向二三产业、由农业向非农业的战略性转移;鼓励支持农民实行就地、就近转移,由从事种植业向养殖业、林果业转移;由原来的自发、分散转移向有组织、有规模转移,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民工参与县域境内的公路、水利、安居工程等建设项目,有利于劳动力转移“离土不离乡”,降低劳动力生活成本,增加收入,力争取得明显成效。

  3、抓政策落实促服务水平提高。要发挥就业资金的扶持作用,全力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进一步抓好社会化服务,继续清理取消对农民工的各种政策性限制和不合理收费,落实关于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务工的兑现工资、改善劳动条件、解决子女入学、户籍登记管理等政策,实行与城镇失业人员相同的劳动合同、失业求职登记和社会保险制度。统筹城市和乡村就业、统筹工业和农业发展,把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本地农民工、农业产业化吸纳农村劳动力政策落到实处。认真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岗前技能培训,劳动力供求信息传递网络,并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不断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创造条件。

  4、抓劳务协作促转移就业提速。研究出台2017年度全县劳动协作脱贫实施方案,依托全国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和省厅劳务协作信息平台,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精准采集贫困劳动力信息数据,进一步完善全县贫困劳动力信息数据库,确保5月底前全面完成贫困劳动力的各项数据采集。与此同时,要迅速开展劳务对接和现场招聘活动,继续举办“春风行动暨春季人才交流大会”、“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精准扶贫招聘”等专场招活动至少达到4场次以上,特别要在七月底专门组织开展一次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及时就业牵线搭桥,做好服务;继续开展“五深入”活动,组织开展乡镇招聘会8场次以上,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家门口服务,实现现场招聘真正覆盖全县,通过政策扶持和定向输出力促农村贫困劳动力通过转移就业达到700人以上。

  就业培训调研报告【四】

  就业问题是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就业形势日趋复杂多变,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工会组织在职工就业培训与服务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探索工会就业培训发展新路径,巢湖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于近期到市总工会、槐林镇和苏湾镇就此项工作进行了集中调研,并实地察看了我市职工服务中心和亿信家政培训中心,了解了我市工会组织在职工就业培训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工会就业培训服务工作现状:

  近年来,市总工会以促进职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积极创新培训方法,不断提高职工劳动技能,有力地服务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欢迎和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先后被授予“全国工会先进就业培训机构”、“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2015年,巢湖市培训就业做法还在全国工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

  (一)搭建了培训平台。一是加强培训阵地建设。在市政府和合肥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近200万元用于职工学校综合改造,提升了办学软硬件设施水平。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建立了“公益+市场”培训模式,引进了巢湖市亿信职业培训学校,与市职工学校合作办学。同时加强与我市服务业骨干企业合作,实现培训、实习、就业“一条龙”,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就业带动培训,达到“双促进”。三是拓展培训内容。职工学校设立了电大工作站,为全市广大职工提供大专和本科学历教育培训。目前在校就读职工近千人,每年为巢湖大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200多人,先后被安徽省电大评为“办学先进单位”和“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二)提升了培训质量。一是找准培训内容。根据市场导向,企业向培训学校提出培训需要,学校按“订单”排班;学校排出需求比较集中的培训专题,学员按“菜单”自选。二是规范培训标准。认真研究市场和技术要求,对月子护理员、育婴师、家政服务员等培训项目制定了标准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三是改进培训方式。近几年,职工培训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市总工会主办和协办全市性的技能比赛达16起,特别是2014年举办的巢湖市十大行业系列劳动竞赛活动,吸引了全市近万人次参加,产生了11名巢湖市“五一劳动奖章”和55名巢湖市“金牌职工”。

  (三)优化了就业服务。市总工会主动和企业、职业中介机构联系,与用工单位对接,广泛收集用工需求信息和从业人员求职信息,通过网站、电子屏、招聘会进行发布,促进供需衔接。同时,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就业管理,为其建立个人档案,按照双向选择的方式,合理推荐就业岗位。每年正月举办春节招聘月,每个周末举办公益现场招聘会。近三年,全市累计举办330多场招聘会,进场企业9000多家次,累计达成就业意向数千人。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培训机构承载能力薄弱。目前,我市职工学校只有1名在编教师、11名外聘教师,有11个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基本能够满足教学,但是教学设施只有25台电脑,远远满足不能满足教学之需。因此,师资力量、培训硬件等设施与当前就业培训需要差距较大。同时,还有培训经费紧张、补贴不够等问题,目前教师授课经费只有4万元/年。

  (二)培训项目内容传统单一。我市组织的各种培训仍停留在几大传统行业简单的技能培训上,如:家政、餐饮、缝纫、营销等,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不太理想,没有根据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业态制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与形势发展、市场需求仍有脱节现象。

  (三)培训对象结构层次较低。一是培训项目多呈短平快特点,即:投入少、时间短、要求低,这些项目基本上属于基础性知识和岗前适应培训;二是中高级培训缺乏。从调研结果看,我市目前对于中高级技术人员培训方面尚处于空缺阶段;三是人员结构层次低,由于我市年轻人外出务工较多,因此开展的大多是一些家庭主妇参加的培训,如:家政服务和餐饮、月子护理等,参与者积极性也不高。

  (四)基层工会组织力量薄弱。由于组织架构调整,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在人员配备上有所削弱,开展工作只限于上级工会布置开展的一些工作,在职工就业培训与服务工作方面目前尚处空白状态,或泛泛开展一些配合性的工作,工会基层组织这一强大的队伍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与时俱进,拓展培训对象。一是要不断拓展到农民工。农民工如今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市总工会要把就业培训重心放在这支新型队伍上,与政府有关部门共同落实和享用农民工相关政策;二是要不断拓展到待业高校毕业生。由于不少大学毕业生拥有的技能素质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且工资预期过高,因此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就业困难。市总工会可以对这部分群体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活动的实施开展,重点对就业观念、技能提升、创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

  (二)贴近市场,拓展培训项目。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创新,企业对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传统的工会就业培训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用工需求和职工发展需要,工会必须紧跟用工市场实际,主动分析市场,不断调整培训项目,增加培训内容,要由传统行业培训逐渐向新兴业态培训发展。随着我市建设明珠之城的步伐加快,巢湖半岛一批康养医疗服务项目已经落户或者即将落户,我市就业培训与服务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方向和中心工作,及时调整培训结构。要将医疗、健康、养老以及旅游等行业纳入培训内容。此外,随着合肥市居家养老条例的出台,居家养老服务也将是一个新兴的热门产业,工会就业培训与服务要紧跟市场形势走,不断探索出更多的新的培训项目,在培训与创业就业的结合上不断突破。

  (三)整合资源,创新培训模式。一是健全联合培训模式。在工会自身培训机构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充分借助社会培训平台,切实发挥一校一中心的主阵地做用,开发其他市场培训平台加强合作。通过培训后的就业情况,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对培训内容做到优胜劣汰,切实发挥培训实效。二是完善多层次培训模式。区分不同对象、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项目和课程,加大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比重,逐步提高培训的层次。三是发展多样化培训模式,课堂培训结合实际操作培训,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可以借助企业和工业园区生产场地进行,做到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培训效应。四是根据实际,做好分类培训。根据我市实际,培训计划要做到分城市与农村,分巢南、巢西等五大经济板块,分行业、产业等进行。

  (四)强基固本,切实发挥基层作用。工会基层组织建设要不断加强,一是要党政高度重视,将工会工作列入全年的工作计划和年终的考核范围,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要加快推进乡镇工会换届工作,配齐配强基层工会班子;二是要主动作为,有为才有位。把职工就业培训和服务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作为服务职工的一项重要抓手,切实为职工以及农民工就业、再就业以及能力提升做出应尽的责任;三是要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开展就业培训与服务工作。主动与城市结业介绍机构加强联系,搜索城市企业用工信息,同时要发挥村居工会作用,搜集辖区内有就业愿望的待业人员和需要用工的企业信息,做好双方的信息对接和共享,帮助更好的待业人员实现就业;同时还要加强与境内企业联系,督促企业尽好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开展职工能力提升培训;四是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组织相关职工培训,也可以根据实际发展农业大户,解决本地更多的农民工就业;五是整合资源,打造就业培训基地。整合相关部门的政策资源,同时整合行业合作社资源,树立典型,打造亮点,利用大企业的资源和影响,发展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培训基地,依托基地做实就业培训工作。

  就业培训是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重要手段,是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重要渠道。我市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不断探索好的经验与做法,帮助职工广泛就业和提升能力,助力巢湖市奋力实现“安徽争五强、全面进百强”的奋斗目标和明珠之城的加快建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